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 正文
“母亲私拆档案袋”震怒全网,白岩松回应亮了……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7-11 20:27:38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对孩子的成长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近日,网络上流传的一件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和思考。

6月26日,四川泸州江阳一位母亲不慎拆开女儿档案袋的封条。


(资料图片)

女儿看到被打开的档案袋,急得崩溃大吼:“打开就不行了!”

这位母亲无奈辩解:我也不知道不能打开……

6月27日下午,视频迅速冲上平台热榜。

图片来源:网络

正值毕业季,学生们各奔东西,“档案去哪儿”成了热门话题。

主持人白岩松表示,此事的另一个点也应该被关注——

个人档案在正常情况下是以公对公方式进行转递的,且需要单位出具调档函,即使是自己的档案也不允许个人持有。

“怎么会在个人手中?”

再次正告大家,个人档案不可以私下保管、私下转移,只能通过正规的方式和流程去存放和转移。

不少网友对妈妈进行指责,称这次把女儿害惨。

还有网友表示理解,称妈妈根本不知道档案的重要性——

除了档案室的工作人员,就连本人都无权拆封自己的档案。

27日下午,媒体采访这位母亲。

张女士称,档案是家中大女儿的,自己当时就是不小心给拆开了。

此事冲上热搜,她才明白事态严重,正在对这件事情进行补救。

最新进展是,母亲张女士发文道歉,表示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今天已到相关部门重新审核封印,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感谢老师和领导的帮助,希望各位家长朋友引以为戒,档案袋很重要,千万别拆!

来源:全景视觉

还有网友道出迷惑:

“真的绝了,有印章,有封条,还有严禁私自拆阅几个字,这都能拆开?”

“根源还是家长不够尊重孩子。”

毕竟,档案袋贴有封条,看一眼也知道应该慎重对待,想要拆开他人物品,至少应该询问一下孩子的意见。

可家长就像拆快递一样,随手打开,这事实上暴露了家长的习惯与态度。

对孩子的私人物品尚不在意,对孩子的个人隐私,恐怕也不怎么重视。

生活中,一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可能会去看孩子的快递、日记、电脑、手机等,经常由此引发家庭矛盾冲突。

其中,家长偷看孩子日记的消息屡见报端,也因此酿成许多令人叹惋的祸事。

曾有新闻爆料,一位15岁少女因不满母亲偷看日记服毒自尽。

这名初三女生在日记中,写下情窦初开的心事,然而日记被母亲看到之后,遭到母亲责怪。

于是,悲愤交加的女孩服下安眠药、老鼠药。

如花年华,就这样离开人世。

凌晨时分,一位母亲披散头发、瘫坐在地,目光呆滞望着急诊室。

直到女儿身盖白布被车推走,传出一阵撕心裂肺的痛哭……

母亲断断续续说道:“妈只是想知道你在想什么,才看了你的日记。”

原来,最近一段时间,母亲看到女儿不像以前那样爱笑,回到家里经常把自己关起来,神神秘秘写东西,就怀疑孩子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

等女儿上学后,母亲偷偷地打开抽屉,发现里面有个花皮日记本,上面写着关于一个男孩的事情。

当天放学的时候,母亲严肃批评她,告诉她在学习的关键时候,绝对不可以谈恋爱,并驳回了女儿的辩解。

其实,如果这位母亲不要这么偏执和焦虑。

女儿哪一天想通了,会像分享心事一般,告诉母亲一切。

如果不是偷看日记、升级对簿,女孩本来可以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全景视觉

不如回到家长们的“窥探欲”上说说。

不难发现,很多家长喜欢偷窥孩子的一切,不光明正大发文,反而偷偷摸摸看。

如果有解决途径,家长们会说“这不是解决了吗?没你说的那么严重”。

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悔不当初,为时晚矣。

他们认为是自己的儿女,写的东西看一下没什么,根本上就没有与“偷”字挂上钩,实际上未经允许的夺取就是偷。

尊重和爱护,是平等的。

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尤为重要,即使在亲人之间,也要尊重隐私。

大部分人的认知里,亲密关系就应该打破边界,毕竟血浓于水,有什么不能共享?

于是很多家长滥用权威,故意刺探平静湖面下的冰川。

实际上,真正尊重对方的私人领域,才能维持好一段良性关系;尊重隐私的亲子互动,才会达成最佳教育效果。

网络上,一段6岁小女孩的发言引发众人关注。

她语气童稚,说的话却十分犀利,令人反思。

“太尴尬了,有些照片甚至是我在浴缸里,什么都没穿。”

“这些场景本来只该我的父母看到,现在任何人登录都能看到。”

“我所有的一切都被放在网络上,但我从未同意。”

也许在父母眼中,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是幸福的荣耀。

然而无形之中,侵犯了孩子的隐私。

很多父母用电子设备记录孩子的生活写真,发到朋友圈,获得一串点赞。

孩子们的举动、颦笑,在父母看来,都是千载难逢的美好瞬间。

然而照片的细节可以被放大,好友圈里的不仅有熟人,还有陌生人。

一位朋友经常把孩子照片发在社交平台上,做成育儿手账,发在空间里,不少人会留言点赞。

有一阵子,没再发过。

朋友们一问,这位家长心有余悸表示,自家孩子差点被人贩子拐走。

简直难以相信,这种事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朋友圈的某个角落里,潜伏着别有用心之人。

有人会好奇,为什么这么多晒娃家长,偏偏这个孩子被盯上?

当然是因为妈妈太“爱”宝宝了——

来源:全景视觉

孩子的名字会绣在贴布上,再缝在小孩衣服上。

发照片的时候,却又将原图高清发出,从未抹掉这些信息。

在她的朋友圈溜达几圈,孩子的大名小名、幼儿园名字,乃至班级学号,都可谓一清二楚。

一次,赶上妈妈加班,和老师说只能让邻居代接。

然而蹲点已久的人贩子,直接装模作样,接送孩子。

如果不是幼儿园老师电话确认,邻居差点被反咬一口。

也许只是无心分享,却将孩子置于危险之中。经过如此事件之后,家长们明显谨慎了很多,甚至晒娃只晒衣着。

比如明星李亚鹏,在女儿自发晒照之前,一直注重隐私保护,照片除了背影,就是满脸马赛克。

孙俪邓超夫妇出游,一家四口的晒娃照片,也都是背影。

这些细节之中,就是爱和保护。

父母爱子,人之天性。

但对孩子的爱,既要有关爱呵护,也要有理解尊重。

只顾采用家长权威,凌驾于亲子关系之上,只会造成恶劣的后果。

无论是讲糗事、发丑照,都应该考虑孩子的意愿,否则可能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情绪伤害。

2岁的孩子,拥有独立意识,3岁的孩子,逐渐拥有羞耻之心。

然而,他们无法提出异议,更没有力量抗衡,只能将不舒服的感觉憋在心底。

来源:全景视觉

一位网友十分感激父母在小时候,对于自己的特殊照顾:

发生糗事,哄堂大笑,自己无地自容想要钻入地缝。

母亲立刻替他解围,把他圈入怀中,父亲转移话题,带领一众宾客去往其他地方。

“没事的,都走了,不丢人。”

从小被尊重爱护的孩子,长大才会懂得自尊自爱。

一个关心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拥抱,胜过朋友圈里的千言万语。

作者:月半橘,拍案换粮的说书人。来源:杂志之旅(ID:zazhizj)。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