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 正文
世界今日报丨“天朝上品杯”我和《兰州日报》有奖征文丨一份报纸,卅载深情
来源:兰州日报     时间:2023-05-23 08:22:28

认识《兰州日报》,是1993年8月份的事。那时正值秋季开学后,我读师范三年级第一学期。

一天晚饭后,我照常来到报栏前读报纸,透过报栏那长长的橱窗,通过浏览这方天地里包罗万象的内容来了解外面那广阔世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蓦地,在报栏里发现了《兰州日报》,这可是我第一次见到她啊!凑上前去,慢慢阅读,竟发现这单薄的一份市级报纸里时政、科学、文化、教育、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内容都有,简直就是“万花筒”。我不禁感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

《兰州日报》是我所在的省会城市主办的报纸,是我的家乡报。从此,报栏众多的报纸里,最让我关注的就数《兰州日报》了。每移步至报栏前,我就以《兰州日报》先读为快。如此,《兰州日报》陪着我度过了师范学校剩余的两年美好时光。

1995年7月,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了一名教师。我在工作、读书之余,还有《兰州日报》可看。这样,不仅聊以自娱,而且受益匪浅。

《兰州日报》是吾之良师。以前的二十二年里,喜好文学的我在工作之余,偶尔也会信手涂鸦。但我知道,那些浅陋拙劣的文字仅仅是自己在表情达意而已,是很难登上大雅之堂的。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才有可能写出让自己满意或者让别人满意的作品。所以,除了购买或订阅一些期刊、文学书籍阅读之外,身边《兰州日报》“副刊”上的文章就是我学习的范本。读着学着,时常就有写作的冲动。兴之所至,也就有文字书写在纸上,后来就索性打开电脑写成文档。拙笔成文,自然也是一番欢喜。2015年开始,似乎自己的胆子大了些,我就把写出的文字发往外地的刊物或者微信公众号。那些文字,或登于纸刊变成了铅字,或刊发于文学平台。渐渐地,自己也收获了一些成功的果实,小有成绩。可以说完全得益于平常而又珍贵的《兰州日报》,它是每天在我身边不说话的老师,而“副刊”上的所有作者都是我或认识或未曾谋面的导师。

《兰州日报》亦是吾之益友。虽然偶有小文刊发,但我始终对《兰州日报》怀有敬畏之心,不敢投稿,生怕拙作“出丑”。也是机缘凑巧,2020年9月,兰州市第二届文学提高班在永登县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吐鲁沟举办,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期间,不仅聆听了文学大家们的写作课,而且认识了市作协、兄弟县区作协的很多老师们,还认识了《兰州日报》“副刊”的几位老师。大家倾心交流,互加微信,还建了交流群。正是有了这次机会,我才有了向《兰州日报》“副刊”投稿的勇气,《兰州日报》的“副刊”上,就有了我的一些小文偶尔露面。从此以后,《兰州日报》又有了一个角色——我的益友。

几年来,《兰州日报》的“兰山副刊”和“文艺周刊”上刊登了我的多篇文章。《兰州日报》的“副刊”,就像一片沃土,多年来滋养着我不断成长。

图书室的李老师,知道我对《兰州日报》的这份特殊情感。每当我的小文在“副刊”发表后,他送报时总会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同事们,让老师们阅读,一起分享我的快乐。每次来到我们办公室,他也总会把带着油墨香的《兰州日报》放在我的办公桌上。这独特的油墨香,已经陪伴了我多年,也浸润了我好多年。

物换星移几度秋,鬓华虽改心无改。三十年来,我的两鬓渐渐有了几丝白发,而陪伴我一起走来的《兰州日报》正如青春少年意气风发。时光的刻刀在慢慢改变着我的容颜,可我对亦师亦友的《兰州日报》的感谢、感恩、热爱的情感始终没有改变,甚至愈来愈浓。

在《兰州日报》即将迎来30岁生日之际,作为她的学生,也作为她的忠实读者和朋友,衷心祝福我亲爱的《兰州日报》生日快乐!也祝愿她紧跟时代步伐,紧贴百姓生活,紧随读者需求,越办越好!

柳生魁

编辑丨费勇玮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