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 正文
模式创新在途 互联网+保险面临关键迭代 速看
来源:中国经营网     时间:2023-05-20 06:54:16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2013年到2022年,互联网保险的保费规模已经从290亿元增加到4782.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2.3%。当保险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转型期时,市场也寄予了更高期待。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包括京东、58数科等互联网平台或尝试创新与保险公司合作模式,或提升战略合作级别加大流量入口权重,引发市场关注。

“当前保险销售的模式仍是比较传统的,互联网+保险的创新量级还远远不够。”一位互联网平台高管直言。


【资料图】

与此前大力发展银行“朋友圈”相比,互联网平台与保险公司的联姻一直较为低调。在新一波合作浪潮中,互联网平台是否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生态合力?又能否为保险公司提供满足特定需求、注重客户体验的升级产品,进一步重构保险价值链?

从粗放导流走向精细融合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和元保集团发布的《2022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近3年来用户对互联网更加依赖,超8成消费者会考虑未来在线上购险,其中线上专业购险保司/平台的增长潜力最大。

但互联网对保险公司的价值是否仅仅意味着渠道?

记者注意到,与此前较为简单粗放的代销、导流相比,平台公司对保险业务线的探索正在发生变化。在近期披露的合作中,京东集团就旗下京东保险经纪向达成战略合作的平安财产保险、平安健康保险、中国人民保险、中国太保、阳光财险5家机构释放了京东App的入口,搜索“买保险”即可一键直达保险频道,进入保险品牌营业厅,并喊出“买保险,上京东”的口号。

京东集团通过整合零售、健康、物流等多业务板块场景的服务、技术和运营推广能力,提供了一站式、全互联网化的保险服务。“例如车险领域,京东汽车从售前、售中到售后的全链路业务上,已经合作出许多保险衍生品。”京东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记者了解,目前京东保险业务板块已经在京东手机、家电等主商品订单和流程上面预制了很多保险产品,包括碎屏险、退运费险、价保险,以及商家层面的商家保证金险、破损险、时效险等。京东保险经纪相关负责人透露,基于京东主站的用户购买力模型,保险品牌营业厅还会追加风险体验模型、保险产品库以及风险事件库,为每一个风险事件进行脚本设计。在整个风险体验模型之上,京东保险经纪将会对用户能力进行发掘,最终形成对用户保障缺口的模拟和推荐。

与此类似,58数科的切入点也是基于场景和生态特点。在其近期发布的“58保险伙伴计划”中,就提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保险承保、服务、理赔、解决风险管理等一站式保险解决方案。参与保司包括太保财险、国寿财险、泰康在线、平安财险、太平财险、人保财险、众安在线、京东安联、国任财险、黄河财险等机构。

58数科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8同城产业场景涵盖招聘、家政、装修、搬家、二手车交易、房屋交易等领域,拥有来自批发业、零售业、建筑装饰、餐饮业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同时链接着海量的劳动者和用户。在构建新的业务架构和模式上,主要结合自身特点选择了两条核心路径:一是保险与服务相结合,二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前者解决的是产品的体验问题,后者提升的是用户运营的能力。

据介绍,与以往保司与互联网平台的代理模式不同的是,该合作方式采用的定制化产品+行业解决方案,并保险公司对一些重点客户与保险公司定制了专属的保险产品。

“传统的保险产品开发因为缺乏用户的数据、画像及触达的困难,更多是基于大数法则,用标准化的产品来覆盖更多人群,但忽略了人们在不同生活阶段、不同行业领域、不同社会角色所面临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保障需求。”58保险总经理丁鹏直言。

一位国有保险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对保险业务较为看重。而最高决策人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保险业务在一家互联网平台公司中的权重和业务驱动力。

创新探索仍显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包括蚂蚁、腾讯、京东、美团、度小满、360、头条、58同城等互联网平台陆续已取得保险经纪、保险代理牌照或是入股保险公司,并陆续通过保险代销、“互助计划”开始第一轮业务布局。

与信贷业务相比,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并不繁荣。从市场反响看,虽然取得牌照的平台不少,除蚂蚁保险、腾讯微保之外,互联网平台在保险领域的探索成功案例寥寥。

北京鑫科金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甘玉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平台与保险公司合作模式创新价值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保险产品具有严格金融属性,需要在现行监管框架下做创新,与互联网平台创新理念不同,尺度更严格。其次,保险是相对低频的需求,并不完全适用互联网通行价值变现逻辑,导致投入产出较低。最后,一些网红保险产品火速出圈并迅速遇冷,也为行业实践探索带来了消极反应。

从逻辑上看,一直以来“客户漏斗+精选”的方式在互联网+保险的探索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早期前端通过互助计划等公益、众筹类业务引流,后端通过保险经纪来进行二次转化进行价值落地,形成闭环。在互助类业务落幕后,保司创新产品的路径仍然遵循了上述逻辑。

前述国有保险机构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保险公司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的官方号转化并不好,反而是一些素人大V带货量惊人,这些“钩子产品”通常以健康险为主,在完成第一波引流后,会有专职代理人再去跟进。

但整体看,当前保司与平台的合作模式仍较为单一。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互联网平台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仍以销售渠道为主,保险公司与平台之间共创保险产品、保全与理赔服务方面的实践还较少。

“总的来看,大型互联网平台在合作中具相对强势地位,保险公司竞争平台的关键因素还是佣金费用的高低。在平台可以依托规模优势赚取高额佣金的阶段,互联网平台亦没有动力去深耕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模式。”宋占军认为。

2020年,中国银保监会向各财险公司下发《关于推进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车险、农险、意外险、短期健康险、家财险等业务领域线上化率达到80%以上。

一家互联网平台高管近期就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保险市场,但在依托互联网介质的创新上,做得好的平台实现保费规模也就几十亿到百亿元,没有质的飞跃。如果能将(平台主站)数亿级别的客户做转化,创新量级会完全不一样。

在宋占军看来,互联网+保险的探索还远远没有达到2.0阶段,创新模式目前也只是一些零散案例。“不过当前一些互联网平台对保险行业及其产业价值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能够从业务合作、战略合作、股权合作等层面推进与保险机构的协同。这些深层次合作的创新试点为互联网保险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提供了积极尝试,也有助于互联网保险的深度发展。”他表示。

在甘玉涛看来,定制化保险是必由之路,不同的客户画像导致必将走定制化的道路,之前某保险公司也提出过“千人千面”推荐算法的实际应用,并且取得一定效果,但从互联网电商渠道看,定制化的健康险、家财险更有利于线上销售。

而真正将科技效能注入保险创新的仍是填补此前业务空白点。以近期比亚迪收购易安财险为例,就使UBI(基于驾驶行为以及车辆使用数据进行定价的车辆保险)的创新成为可能。“无论从业务角度还是数据合规角度都符合各方要求,这将极大拓展科技+保险的发展空间。”甘玉涛直言。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