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 正文
师峰有路研为径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时间:2023-04-27 15:50:29

师峰有路研为径,教科研之于教师专业成⻓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的教科研究竟该如何做?《⾛向实证——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一书作者⻩建初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最终凝练为⼀条核⼼主张展示在书的封⾯上,即⾛向有理论视⻆的情景性本土化实证研究。


(资料图片)

通过反复阅读该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我认为⾛向有理论视⻆的情景性、本⼟化实证研究,可以⾛向“五个实”。

⼀是问题⾛向实地。照搬移植式选题或借鉴嫁接式选题,极有可能因为⽔⼟不服⽽成活率不⾼,选题应当“本⼟化”,源于教育教学实践,聚焦“顽瘴痼疾”,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良华所说,“不要问你的研究有多新,⽽要问你的研究有多旧。”

二是⽅法⾛向实证。研究⽅法应由经验研究、思辨研究转向实证研究,改变⽞虚空转式、空中楼阁式、鹦鹉学⾆式研究⻛⽓,少说⼀些⼈云亦云的正确废话,多⼀些“侦查精神”,⽤事实说话,拿证据证明。

三是过程⾛向实况。专家研究与教师研究的“⼤同⼩异”,其中的“异”在于普适性研究与情景性研究的区别。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应当镶嵌在教育情境中,⼀旦抽离了教育现场,变成⼲巴巴的原理、规则,便背离了初衷,失去了价值。

四是结果⾛向实录。研究结果应固化成可⻅可阅的⽂本成果,这是成果表达的方式之一。本着详尽中⽴、客观(零修辞)的原则,做到⾔之有据(依据和证据)、⾔之有序(结构与逻辑)、⾔之有质(学术含量与思维质量)。

五是成果⾛向实⽤。教师研究应致⼒于在实践创新中解决“本土”问题,研究选题源于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反哺教育教学,始终以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路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然⽽,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中⼩学教师的教科研还存在着理念偏差、路向偏移、价值偏向问题。教师研究的主体和主⻆是教师,⽽教师对教科研的认知偏差主要集中在以下⼏个⽅⾯:不做研究照样可以教出不错的成绩(不屑一顾型);做研究过于追求“⾼⼤上”,可望不可及(望⽽却步型);业务⼯作繁忙,缺乏时间和精⼒做研究(有⼼⽆⼒型);尝试了,但没什么成果,研究报告东拼⻄凑(⽆疾⽽终型);成果有了,但⽤来评奖了,未在教学实践中推⼴应⽤(有形⽆神型)。

执果溯因,或是因为有的教师并未真正厘清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尚未真正理解教师做研究的价值。加上课题研究与职称评审、荣誉评定的挂钩,这些表象导致出现形式化、功利性倾向。

⻩建初在书中说,与⽅法技术的习得相⽐,转变观念更难。⼀旦观念对了,⽅法技术的拿捏教师⾃有本领在。因此,⾯对当前的教师教育研究,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应是“为什么”的前置性问题,对改善教师教科研现状的切⼊点可由“研何为”转向“为何研”。

那么,教师究竟为什么要做研究?教师是实践⼯作者,做研究的⽬的是解决问题。教师研究不同于专家研究,专家研究的⽬的是为了提出新观点、创造新⽅法,⽽教师研究的⽬的就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问题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有的放⽮、靶向施策,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的”如“靶”。

有价值的问题从哪⾥⽽来?爱因斯坦说:“提出⼀个问题往往⽐解决⼀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已。”⿊夜观⽜,其⾊皆⿊,这就需要我们拥有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理论视⻆”,才能看清底层逻辑、发现真问题,逼近教育内核,理解教育真谛。

“教育⽣态变⾰的理想境界是能⼊乎其内,出乎其外,从地平线引向地平线以外,获得⼀种对教育的通感。”教师研究的价值亦在于此 。师峰有路研为径,愿我们教育⼈都能徐⾏修远之路、终⻅月明天阔。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