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邛崃市法院火井人民法庭:以红色文化擦亮红色司法品牌
来源:四川法治报     时间:2023-07-01 17:53:49

近年来,邛崃市法院以红军长征文化为引领,立足既有成果经验,推进邛崃市法院火井人民法庭加强文化传承弘扬、深化工作创新发展,促进法庭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该院以红色文化建设引领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先进经验在省高院举办的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调研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

传承长征文化

党建引领做强“红色引擎”


(资料图片)

在法庭文化建设中,邛崃市法院深入挖掘红军长征曾在火井法庭辖区驻扎过112天这一红色资源,将长征文化、红色文化写入法庭基因,点燃基层司法党建“红色引擎”。

以红军文化为主题,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和法治宣传阵地,全景回顾红军长征和红色司法发展历程,打造具有长征印记的红色会议室、红色审判庭,形成红色法庭文化氛围。同时,深入挖掘长征故事,对辖区真实发生的“一根扁担”“宣传碑林”故事进行挖掘整理,并将其作为法治教育、纠纷调解的重要宣讲素材。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与平乐人民法庭共建火井党支部,通过重温“长征足迹”、过好“政治生日”等措施,进一步淬炼干警思想。延伸服务职能,建立党员公开承诺、综合评议的“双诺双评”机制,探索“党建+”模式,将固定党日活动与支部共建、志愿服务等活动有机融合,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

组建“红色司法服务队”,开展“三个一”沉浸式学习法,即通过参观一次红色法庭、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聆听一堂法治教育课方式接受红色司法教育。2020年以来,先后有30余个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走进火井法庭开展党建活动。体现火井法庭加强文化建设、深化司法为民、丰富党建产品的微视频《大山深处的“坝坝法庭”》获得成都市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二等奖。

强化司法服务

发挥职能做亮“红色司法”

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五治融合”体系,紧扣“法治”关键,发挥“红色司法”保障护航作用,创新工作方式,提供优质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回应群众诉求。

按照“集约、集成、在线、融合”思路,火井法庭建成了1个诉讼服务站、2个社区集中诉讼服务点,9个诉讼服务联系点组成的全覆盖红色诉服网络。2022年,火井法庭共受理案件258件,审结255件,结案率达98.84%;平均审理天数37.26天,居民事审判业务部门之首。

根据主要纠纷类型,向辖区群众提供借款、土地流转等格式合同范本,降低前端责任风险。2020年以来,火井法庭累计为70余名高龄当事人解决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问题,并建立了“112”红色调解室和10个覆盖辖区的“服务民生、共建和谐”微信群组,组成红色答疑小分队,做到“群众吹哨、法庭报到”,实现“调解-立案”双向互通。2020年以来,火井法庭提供法律咨询1700余次,前端化解矛盾472件。

启动“法律明白人”网格员培养工程,2020年以来,火井法庭开展调解方法、基础法律知识类专题讲座27场次,为辖区镇街培育50余名骨干法治宣讲员。

融入乡村振兴

延伸工作做好“红色服务”

主动延伸服务职能,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以前端法治保障服务乡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旅游发展。

护航重点产业发展,火井法庭主动参与万亩高山冷竹笋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筹建工作,协助解决土地流转、拆迁补偿等问题纠纷10余件。参与“邛崃黑茶”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邛崃黑茶获评“四川十大名茶”。服务“三产”融合发展,对川王村“旅游新村”建设、孙家湾林盘未来乡村社区等业态模式进行研判,提出9条前瞻性法律风险建议,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帮助南宝山羌寨村民尽快适应新生活方式。羌寨从汶川易地搬迁到邛崃后,火井法庭主动扮演协调中间人角色,面对产生的用地、供水矛盾,积极协商解决,并制定团结公约,对民族团结、矛盾化解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分析村民在散居转为聚居过程中由于生活习惯差异产生的排污、采光、噪音纠纷后,火井法庭帮助4个聚居地自管组织制定《章程制度》《文明规范》,引导村民加快适用新生活方式。

积极参与四川红军长征数字展示馆、高何红军长征纪念馆建设、宣传工作。组织法官和工作人员对“红旗漫卷芙蓉城”展陈进行学习,策划相关配套法治宣传内容,扩大红色宣传覆盖面、普及面。做好红色旅游项目司法服务,全程参与高何镇红色民宿产业带升级打造项目,对楠木溪提档升级、天府红谷耕读文化打造提出法治建议。加强游客服务,通过巡回审判,节假日法律咨询形式,让游客安享红色文化、切实感受“法在身边”。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